猪豆荚
标题:
视界解析:黑帮电影《艋舺》的美术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易志军
时间:
2022-11-26 15:14
标题:
视界解析:黑帮电影《艋舺》的美术设计
2010年上映的
电影《艋舺》
是一部台湾本土的青春黑道片,票房位居当年全台票房第二名。故事着墨于少年黑道之间的义气友情,不仅再现了80年代台北万华地区少年的成长经历,还反应了台湾人族群认同的复杂问题。
<hr/>
剧照
电影与「地方」
《艋舺》的拍摄地点位于台北市的万华区,
万华旧称“艋舺
”。艋舺三面临水,是台湾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
港口
。当时平埔族人(原住民族群)主要是使用独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载运农产品和汉人交易。由于平埔族人把
独木舟
聚集之地称为「Moungar」,艋舺即为音译。这就是是艋舺地名的由來。
都说台北的故事要从艋舺说起。这里有千姿百态又真性情的
草根
图景,人们来这里「赚吃、赚钱、赚生意,也赚人情」,这也导致了这是一片
鱼龙混杂
的区块。影片中描绘了1980年代「艋舺」地区帮派分子与惨绿少年们的爱恨情仇。
万华区地图
场景一:宝斗里
宝斗里娼寮
,是电影里太子帮的寻欢处,是妓女小凝工作的地方。现实中的宝斗里,也是台北市曾经兴盛的
风月场所
。现在的宝斗里,是一个废娼之后完全没落的区块,后来游民进驻,还引发了一场大火。所有的木头横梁都被烧成木炭。
在整理场景的时候,《艋舺》电影美术组一周每天请8~13个粗工一铲一铲地把里面的东西清干净,将变成碳的横梁都拆掉。之后再开始设计,请木工师傅进来。
废弃的宝斗里
废弃的宝斗里
废弃的宝斗里
宝斗里除了私娼寮的设定之外,美术组还设计了一间给这里的性工作者专门买生活用品的
杂货店
、一家炖着各种补药的
中药行
,卖着各种专治性病的
西医房
。
在现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宝斗里,美术组重新搭建了可能属于这条街的历史风貌,通过这条街的
材质、颜色
诠释出来。
废弃的宝斗里
在基本搭建好之后,这条街的光线被处理得非常
浓艳
。让这个浓艳来告诉观众一些当时这里人
非常强烈的情感
和
自身与环境的矛盾
。这是美术组想诠释宝斗里的方式。
电影中的宝斗里
电影中的宝斗里
电影中的宝斗里
电影中的宝斗里
场景二:祖师庙
电影中角头(黑帮头目)Geta的
势力据点
是在艋舺的
祖师庙
拍摄的。清水祖师的神明形象是一尊黑色的神像,相对其他的庙的装饰,是相对比较
简朴
的。祖师庙是一块很大的腹地,表现了Geta的
权势和地位
,以及庙宇相关区块的
繁荣
。
祖师庙概念图
电影中的祖师庙
在片子里,太子帮在这个庙前面讲了艋舺的
历史
。美术组希望可以把艋舺的文化浓缩到一个庙口。庙外则是美术组设定的当时最热闹的
夜市
。那这条夜市不只老人和小孩会去,也会有年轻人。可能有给小孩的捞金鱼摊、可能有点痣的,可能有卖饼干的还有有卖卡带的。
介于有这么多东西,美术组画了非常多幅看板,想重现当年热闹的街道。当年有大量的
手绘看板
,美术组其实是把它们直接复制到了这条街上。
祖师庙概念图
祖师庙概念图
街道设计图
街道设计图
片中的庙口
场景三:仓库
仓库在电影中是太子帮的
秘密基地
,是他们无事在里面混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设计也是美术组与导演
拉扯最多
的地方。
做一个美术,也得像一个演员。演员需要知道每一个角色自己的小传。美术面对一个新的场景,也需要做一个
空间的小传
。这个空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是属于谁的?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这些思考都会变成戏里面的这些空间。美术组曾设想过这个仓库会不会是Geta(黑帮头目)开过的赌博性电玩店,然后整个被抄了。
片中的仓库
片中的仓库
片中的仓库
片中的仓库
但是导演认为这样的话把Geta(黑帮头目)这个角色弄得
太复杂了
,他不想要有这么多其他的观点来诠释Geta这个角色和这条支线。他希望这就只是一个仓库,不管它以前做了什么。这里就是
剩余的东西
,可能
暂时
堆在这里。而这个秘密基地是这些年轻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小空间。在这些杂乱的环境中,他们再创造出了这个聚会的基地,让这个空间的调性不会那么单一。那中间有太子帮捡来的家具,加上他们已有的一台电视。有人在那边玩小玛丽;有人正在玩掌上型电玩...
其实当摄影师和导演在想演员的走位时,美术组在这个空间的设计上埋了一个
伏笔
。这个空间除了是年轻人消磨无聊时光的场所,也是他们彼此斗争的终极之地。最后一场戏,太子帮的成员在面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对方杀死的时候,观众可能会重新思考人跟人之间的
信任感
,到底还存不存在。
这里充满了曲折的面。美术组在这个空间设计了
迂回的动线
,做出层次。这个空间完全营造出片子里面要的东西——所有的危险和欢乐,以及傻傻地走入陷阱的过程。这些在导演拍摄的空间运用方式里都体现出来了。
场景四:Geta家
剥皮寮老街
,Geta家的原型就是在这里。剥皮寮原本是一个在清末明初,剥木材的工厂。整条街都是剥木材的加工店,把木材剥了之后再运送出去,作为建材和家具使用。后来这个产业慢慢没落,开始变成民居。
剥皮寮现在的街景
剥皮寮历史照片
Geta家原型
那时候的角头,一般是很少让人去他的住所的。在戏里面,美术组的想法是如何很巧妙地在不失去真实的前提下,塑造一个角头家里面该有的
威严与气势
。
不管用大型的木雕、关公的像、一个当时最流行的风景画,还是一只虎或是一个雕刻的匾额,都可以做出这里的气势。
所有的家具是稳重的
。厅堂,是以庙宇为基地的角头在家里必然会设置的一个空间,因为当时西方文化开始流行,它可能也会设置西式的吧台。
Geta家概念图
Geta家概念图
Geta家概念图
吧台
其实在里面很多的质感和元素,美术组取材于
80年代
,那时候最流行的餐厅,或者是某人的故居、生活杂志都给了设计人员创作的灵感。
在家的中庭,当时可能会有一座假山水,上面再种植栽。刚好这个拍摄地可以提供这个条件做这些东西,其他所有的装饰是以这里的
闽式建筑
为基地的。此外,设计师混合了木结构汉代雕花。
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所以Geta家是一个
混合性文化的空间
,把他自己私生活的面和在外谈事的面做了一个切割。
假山水
假山水
结语
《艋舺》是一部真实反应万华区「
狂暴中的诗意;叛逆中的温柔
」的电影,也是一部
叙事流畅、节奏明快
的商业作品。而电影美术设计虽然从属于故事,但却承载了其背后
历史文化
的美丽与重量。
<hr/>
参考来源:
网络
本期编辑:
黄蓬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设计师
公众号ID:set-arch-designer 电影布景艺术与虚拟制作设计的资讯分享与交流平台,用最建筑的视角探索与分享电影视觉艺术相关知识,定期推送幕后电影设计人动态。
约稿:
我们旨在为行业搭建高质量的资讯分享平台,如果你希望分享对于影视美术与设计的独到解读和认识,或者介绍自己的电影设计相关行业经验,亦或是将优秀的自己推荐给大家,都欢迎给我们投稿!
招聘:
欢迎热爱研究影视幕后并擅长影视文案设计、外文翻译或视频后期的朋友加入电影设计师编辑部!我们将给予一定的兼职补贴,并提供免费的电影美术设计学习辅导,在校生优先。
主编微信:
bingfmj001
作者:
泥工林师
时间:
2025-4-26 21:49
在撸一遍。。。
欢迎光临 猪豆荚 (http://yuxi.obkf.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