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豆荚
标题:
报考指南 |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考研 学硕)
[打印本页]
作者:
迷狐
时间:
2022-9-21 14:36
标题:
报考指南 | 北京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考研 学硕)
一、院校基本情况
1、学校情况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唯一的电影专业院校,在国内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北电为国内影视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实践和理论并重。全国第一,亚洲第三。
全日制在校学历生近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生3000人左右。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287人。下辖19个教学实施单位,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一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创作的院校。开办19个本科专业,具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北京电影学院设有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点,学科评级为A-,博士生导师有苏牧、胡智锋、潘若简、王海洲、王一川、吴冠平等多位名师。学校针对有拍片实践意愿的研究生同学设置了拔尖实验班,实践与理论并重。且众多知名校友,业内资源丰富。刚建成投入使用的怀柔校区风景优美,大剧院、摄影棚、放映厅应有尽有。
2、院系情况
学术型硕士现有学科方向主要有:电影学(中外电影史论)、电影文化研究院(电影理论与批评与艺术史与视觉文化)、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国际电影文化传播)
3、总体评价
➤优势:
1. 海淀和怀柔校区内都会有影院,其中怀柔的多厅影院设备先进。每个学期都会有“教学观影”,针对经典老片/上映热片会进行放映,票价基本都在十元左右;
2. 10月中给每位同学注册了知网账号,电影领域的论文大部分可免费下载(其他领域论文仅小部分可下载);
3. 北电经常会邀请优秀校友和相关的业内大咖来校内讲座,可以学到非常多的前沿知识。
4. CSSCI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办方
5. 学科排名领先。
6. 跨考友好。
7. 学科排名靠前
8. 不注重本科出身,跨考较多
9. 大量论坛、专业会议举办(艺术学论坛、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等)
➤劣势:
录取人数较少,竞争相对较大。
4、导师信息介绍
王垚
主要社会兼职包括: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FIPRESCI)成员;亚太电影促进会(NETPAC)执委;阿拉伯电影影评人奖评委(2020年起)。担任北京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圣保罗中国电影节、重庆青年影展选片人,并为特兰西瓦尼亚国际电影节、华盛顿中国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担任选片顾问。曾担任海参崴国际电影节(2015)、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2018)、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2019)、特兰西瓦尼亚国际电影节(2019)等评委。
研究方向:世界电影史、电影节研究、东欧国家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电影、北欧电影、亚洲电影、科幻电影及科幻文学、文化研究。
赵斌
电影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戏剧影视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电影学博士学位。201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至2014年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起就职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研究领域:影像理论、电影美学。
吴冠平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2012~2018)。2018年起,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承担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等工作,在学术上致力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影像学理论的研究。
王海洲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副主编,中国台港电影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北京市美学会会员,美国电影学会会员(Society for cinema and media studies, SCMS)。
孙红云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视栏目与纪录片美学;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纪录片美学;2012.12-2015.1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学术研究工作。《当代电影》 “纪录片”栏目特约编辑。英文杂志《纪录片研究》特邀编辑。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客座研究员和执行导演。
慕玲
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教师、国家电影智库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兼任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省级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影视策划等工作,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目前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化、影视传播、影视创意等,主持与参与国社科、省部级课题等20余个,在《当代电影》《人民日报》《现代传播》等平台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2个。
<hr/>
二、考情分析
➤考情分析
北京电影学院学硕的招生人数【电影学系】【电影文化研究院】【国际文化传播】三个专业大致稳定在12-14人这样,一般没有推免。因为学硕的题目看似基础且有重复但对学生的答题要求较高,且会有较高的单科线设置,线下面试的复试录取比约为2:1,
备考难度较高
。
<hr/>
三、参考书目
1、专业一:艺术理论基础
➤教材类
《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集体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概论》 王宏建 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术学原理》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阅读书目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广西师大出版社
《谈美》 朱光潜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原理》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识电影》 (美)路易斯·贾内梯 中国电影出版社
《什么是艺术》 (美)沃特伯格(Wartenberg T.E.)著,李奉栖译 重庆出版社
《艺术:让人成为人》 (美)理查德.加納罗等著,舒予/吴珊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故事》 (英)贡布里希 广西美术出版社
2、专业二(官网无推荐参考书,仅推荐阅读)
➤电影史
1、钟大丰/舒晓鸣《中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两本小灰皮,基础必读书目。
2、李少白《中国电影史》,作为电影史教材使用非常合适,可用来打基础,列框架。
3、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对于早期中国电影史(1949年之前)的解读非常深入犀利可作为中影史进阶使用。
4、南大胡星亮《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从艺术角度解读中国电影史,兼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5、大卫·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体量庞大,内容翔实,从电影媒介和电影工业出发探寻世界电影发展的脉络,阅读难度较大,但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世影史帮助非常大。
➤电影理论
1、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电影理论教材,适合用于整理框架,宏观了解理论史,通俗易懂,适合打基础。
2、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将电影理论史上的各个话题分门别类进行梳理,选取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主要著作,可用于电影理论进阶。
3、戴锦华《雾中风景》对于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及第六代电影人和电影作品的解读鞭辟入里。可在掌握西方电影理论之后进行学习。
4、达德利·安德鲁《经典电影理论导论》对电影理论本身进行梳理和地位,帮助建立坐标和体系,可用于电影理论进阶。
5、《电影研究关键词》专业性强,术语解释清晰,可作为进阶版资料使用。
6、《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艺术》每月必看论文,根据热点回归到自己的基础学习中。
<hr/>
四、2022真题
艺术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浮世绘
2、模仿说
3、《马路天使》
4、建安风骨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二、简答
1、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2、简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简述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三、论述题
1、用具体作品解释“共情”和“同情”。
2、谈谈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专业课二(以电影学系为例)
一、名词解释
1、道格玛95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孙瑜
4、巴斯特基顿
5、黑色电影
二、简答题
1、直接电影的内涵、发展和流变
2、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批评的影响
3、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简述八十年代电影理论的发展与内容。
三、论述题
1、从中国电影史的角度阐发新主流电影的渊源、发展和现状。
2、简述60年代以来,新好莱坞电影与欧洲电影运动的关系。
<hr/>
五、真题分析
1、近三年真题
2、近三年真题分析
北电学硕的专业课二非常侧重于
基础知识
的考察,比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直接电影、巴赞、“丢掉戏剧的拐杖”等。
即便是分值最大的论述题,趋势也与经典的电影理论和当下熟知的电影热点相挂钩,这就使得实际上考生几乎不会出现没复习过/完全答不上来的情况。但这也会有问题,就是这些看似基础的题目实际上可以延伸的非常多非常深,对于考生的考察就不仅仅是基础,而是
经典与热点的共振
。
就比如“从中国电影史角度阐发新主流电影的渊源、发展和现状”这道题,上可追溯到左翼电影,下可与《长津湖》等联系起来;再比如“巴赞的理论对中国电影创作与理论的影响”,从中国第四代导演开始,巴赞理论涉及到“现象学现实主义”“电影媒介发展”等各类当下热门的论题,可展开的相当多,很考验考生的知识面。
3、总体分析
这几年的
难度逐年递增
,特点:
1.
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理论考察比重大幅上升
,如《乌鸦与麻雀》、郑君里、《神女》、孤岛电影、国防电影、孙瑜、《电影语言现代化》。
2.电影理论的运用,如2019年《我不是药神》、法兰克福学派对电影批评的影响。
3.
紧跟热点现象
,如三大电影节、是枝裕和、马丁·斯科塞斯、汤姆甘宁、《中国机长》《红海行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新主流大片、阿彼察邦。
4.
依旧侧重于对电影史和电影理论基础的考察
,如《电影的锣鼓》、道格玛95等。
4、备考建议
1、
影史和电影理论基础需要扎牢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硕考察的重点,一旦基础搭不牢,后面的延伸也就无从谈起了。
2、
多关注电影热点
。这要求考生要有搜集信息、整理论文的能力,提高热点敏感度,将各个分散的热点知识一点点纳入自己的备考体系。
3、前期一定要
吃透真题
。北电考试有一些题目会重复出现,就比如经典电影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类型电影等。
4、前两年的热点同样重要。很多学生可能会忽略了
去年的押题
,比如昆汀和文德斯,这两位去年的热点导演就成为了今年的真题。
5、
跟着戏梦的节奏练题
,保持手感,将练题当考试,才能把考试当练题。
作者:
馨晴天
时间:
2025-4-11 19:49
一直在看
作者:
强力电工
时间:
2025-6-11 22:57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在这里!
欢迎光临 猪豆荚 (http://yuxi.obkf.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