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首发于“N次放映室”,关注小编更多国内未上映影片资源跟过来!
导语:渣男在陌陌上找到了莫默?
《半个喜剧》作为开心麻花的又一部大银幕作品,并没有取得《夏洛特烦恼》和《西虹市首富》一样的市场反馈,也没有取得当年《驴得水》创造的超高口碑,豆瓣7.6的评分和9天刚刚过亿的成绩更像是一次安慰。点映后观众给予的好评反而让大面积公映后进入影院的观众稍显失落。
1.话剧式的人物更像一堆堆符号
郑多多:一个单纯、花心的纨绔子弟,生下来就拥有一切的北京人儿。
这似乎是《半个喜剧》对这个人物的定位,他也承担起了这部影片中的绝大多数笑点和冲突点,可谓是任务艰巨。然而,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实在太像舞台剧的一个角色:在楼道里大声和孙同争执甚至用工作和户口来威胁。PUA姑娘的时候极尽浮夸,欲罢不能,生怕别人看不出他是个渣男。夸张的表达让这个人物除了搞笑和制造矛盾没有了任何功能,你看不到这个纨绔子弟的内心,看到的都是浮在表面的龌龊。
莫默:一个单纯,正直,不畏强权的独立大龄北京剩女。
我想《半个喜剧》里这个角色的特点应该概括的差不多了。这一次作为全片唯一女主,任素汐在片中的表演夸张程度甚至超过了《驴得水》里的张一曼。因为这个人物实在太有棱角了,直接的让活在这个圆滑社会下的我们猝不及防。其中女主喝醉的时候说出的那句“我都快三十了,我能不懂吗?我只是想试一下,这么做能不能行得通”多么励志,却让这个人物距离我们愈发遥远。她更像创作者激励大家的一个代表性符号,而非一个真实的自然人。
孙同:一个拥有音乐梦想,却为了北京户口放下尊严的研究生。
可以说这个角色是片中心理活动最为丰富的角色,可给他的标签却如此矛盾和不合常理。一个名校研究生,还有音乐才华,怎么就混到住在同学家,靠同学安排工作和落户呢?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全当他深谙社会生存法则,放弃尊严,趋炎附势,为什么不彻底一些?最后还要让这个人物来一个意识觉醒,为了爱情,为了自己死去的尊严毅然决然的重生了。好像导演和编剧并不想让这个男主过于世俗,想通过这样一个符号激励观众,让他们对生活继续充满希望吧。
可就是因为这样,才让人觉得孙同这个角色彻底死了!
2.舞台剧改变不能成为借口
都知道《半个喜剧》还是开心麻花的舞台剧改编而来的,所以很多人会自然而然的原谅人物的夸张表演和符号性过重等问题。可是,这一次的改编不应该再用“舞台剧”来当做借口了。
没了《驴得水》当年的批判性和悲剧内核,《半个喜剧》让人如鲠在喉,难以消化。纵然演员表演好,笑点依然在,可人物的脸谱化,故事的逻辑性缺失,社会表达的失效直接证明这部影片的失败!所有东西都是浅尝辄止,想要表现的很多,却没有一点直击人心。当然还会有很多人感动落泪,感同身受,可回过头想想这真的是我们真实体会的北漂和阶级与财富差异带来的巨大失落吗?
这只不过是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我麻醉吧。

本来不想写这部影片的观影感受,毕竟上映9天,热度已然消散,但面对过于吹捧的好评我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冷静评价这部披着现实主义皮囊的舞台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