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皮埃罗》|让·吕克·戈达尔在摧毁电影的传统格式 - 黑帮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狂人皮埃罗》|让·吕克·戈达尔在摧毁电影的传统格式

发表于 2025-1-17 23:37:13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狂人皮埃罗》|让·吕克·戈达尔在摧毁电影的传统格式


《狂人皮埃罗》| 让·吕克·戈达尔





有人说,这最后的十年,戈达尔在摧毁电影的传统格式,既打破电影的基础表意单位——动作。没有一个完整动作和连贯叙事的影片对我们这样的普通观众更可能是灾难和折磨。所以今天推荐一部个人认为,在戈达尔个人意愿、风格表达和观众的可接受、可解读度中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的影片——《狂人皮埃罗》。
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这里就不剧透了),复杂的是戈达尔的处理方式。怎样在一个类型片(黑帮电影)的框架和外衣下,打碎类型片套路的同时还能精彩地讲述一个故事?怎样打破影像表达的界限,用镜头兼容文学、绘画、音乐和哲学思考而又不显得晦涩?怎样把色彩、剪辑、声画的技法用游戏般的手法展现出来,又带着绝对的审美高度?怎样让一部电影经得起反复观看,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品味?……这部片子里都有答案。





如果要给《狂人皮埃罗》的风格一种描述,应该是诗化的叙事表达、哲学家的母题探索、艺术家的镜头语言和电影狂人的野心的最佳结合。
影片中大量的明显的存在主义的思考,对电影本质的追问和自省,对剪辑和对位手法的重塑,对传统观影关系的破坏,不仅是戈达尔本人此后电影实践的萌芽,也给后来的电影导演留下一个技法和理念革新的范本。看完《狂人皮埃罗》再去看后来优秀导演的作品,总会不时看到戈达尔的影子。
#《筋疲力尽》| 让·吕克·戈达尔





相比于《狂人皮埃罗》,对习惯了电影线性叙事的观众来说,《筋疲力尽》无疑要友好很多。这部被当做新浪潮序幕之一的作品早于《狂人皮埃罗》五年,当时的戈达尔还没有完全抛弃常规的电影语言,尽管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跳接蒙太奇和出其不意的长镜头,让情节时而呈现出非自然时间状态的紧凑感,时而又像活脱脱从生活现场剪切下来未精修饰的原始影像,但整体的流畅感还在。



《筋疲力尽》同样是一部集犯罪和爱情题材于一身,脱胎于类型片又在反类型的片子。法国影坛常青树让·保罗·贝蒙饰演的男主角米歇尔放荡不羁、完全不受道德成规甚至法律的约束,偷窃成性,狡诈凶狠,是个天才的犯罪分子,却莫名钟情于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留学生帕特里夏。珍·茜宝饰演的帕特里夏梳着短短的精灵头,既有纯真与浪漫的一面,骨子里又有对危险和反常规的事物跃跃欲试的叛逆精神,这个角色在当年把茜宝送上了炙手可热的“带货女王”和“大众情人”的位置,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份自然灵动的美和轻巧舒适的法式时尚依然经得起琢磨。



抛开这些,米歇尔和帕特里夏仍旧是电影史上两个独树一帜的人物角色,有人评价他们“并非反对道德,而是完全无关乎道德”的两个人。个人觉得,米歇尔的非道德直接来自于戈达尔对主流、常规和传统的反叛,这种反叛不是指着已有的一切对象说不,而是直接的无视,就像米歇尔在片中的经典形象——叼着烟,嘴角向一边拉扯出一个轻蔑的笑容,而后目不斜视地走过。受天才的本能、欲望和激情驱使,让人又爱又恨的米歇尔的形象给影史提供了一个别样主角的模板,《猫鼠游戏》、《天才雷普利》等很多犯罪片的男主角身上都有这种悬置道德判断,突出表现人的本能冲动和情感力量的设定的影子。
《筋疲力尽》的核心同样是戈达尔的叛逆精神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或许仍旧是存在主义的,虚无为底色的,但如同戈达尔在《狂人皮埃罗》中借美国导演之口说出的——电影是一个战场,充满爱情、仇恨、动作、暴力、死亡,它的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4-7 08:17 , Processed in 0.0835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