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兰·艾默里奇导演的电影《后天》是一部标准的灾难电影。一方面,整部电影既充斥着对于“灾难”的奇观的展示,另一方面,也讲述了人们在极致情境里的种种反应。只不过,相比于前者的惊险刺激,后者则稍显庸常。
因此,当我观摩电影《后天》的时候,尤其是在看前半段的时候,我丝毫“不关心”杰克和杰克的儿子要怎么带领人类走出危机,也不在乎杰克和政客们之间的反复博弈,我所在意的,只有一波又一波的“奇观”。
相比于镜头里的“奇观”,杰克的儿子所经历的爱情与亲情的困惑,显得实在是不值一提。从剧作视角来看,这场灾难给予了杰克儿子一次“成长之旅”,让杰克的儿子收获了爱情,也进一步理解了父亲,理解了父爱。
显然,这样的“和解”、“亲情叙事”、“爱情叙事”,在好莱坞电影里已然是屡见不鲜。即使是放置在《后天》问世的二零零四年,亦是如此。而且,作为灾难电影的另外一个重要命题——人类如何对抗灾难、解决灾难,《后天》也没有给出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甚至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结果。
所以,到了电影的尾声,当杰克的儿子等人创下“奇迹”而获救、当这场灾难似乎就这样过去的时候,难免会感到有些“草草收尾”。
尽管电影编导可能是想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来阐述和表达他的自然观念,纵观整部电影可以看出,编导是有关于“人类文明如何面对灾难”的表达的野心和欲望。关于这一点,最具标志性的“证据”便是众人在图书馆里的几场谈话。但是遗憾的是,在电影文本的语境里,这些表达都显得有些肤浅。
当然,尽管《后天》在“文戏”上面的表现并不能令我感到满意,但是我仍然认为《后天》是一部优秀的灾难题材电影,因为其在视听层面所表现出的震撼。
冰川破裂、从天而降冰雹、严寒天气、暴雨滂沱、洪水......在镜头里,这些灾难以惊人的庞大给人类世界带来着巨大的伤害,“冲击”着电影的镜头。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电影《后天》的主人公不是杰克,也不是杰克的儿子,而是这些“灾难”。
张雍
2023年1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