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漫威电影后我一般没什么写影评的欲望。但看本片的时候我做了一些笔记,还是不要把它们浪费了吧。
本片讲述了蚁人的大家庭误闯入量子世界,打败了量子世界的统治者康,最终回到现实世界的故事。
然后是不成文的吐槽——笔记记录。
1.本片的最大特点——俗套,人物对话俗套,桥段设计俗套,俗套到了可以说是毫无亮点的地步,很多对话和桥段都属于那种在发生前我都可以预料到的水平,比如汉克、珍妮特、霍普三人初次遇到量子文明的桥段,量子文明大军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随后其领头人和珍妮特一顿比划然后老友相见握手相拥。这种桥段我在不知道多少冒险题材电影里看到了,陌生势力出场经典套路之一。
2.量子世界的构建,有人吐槽说像星球大战,其实有几分道理。量子世界的居民都是些cgi形象和皮套人,设计上又没体现出多少和“量子”这个概念相关的部分,和星球大战里那种外星人设计大同小异。量子世界的视觉描绘,和《银河护卫队2》那种风格差不多,走的是绚丽风,看多了真的让我有些视觉疲惫。
另外,本片的毛病,也是漫威的通病,就是一个其实很有趣的科幻点子,在故事中却总是蜻蜓点水般的用过即弃。在本片中体现为对量子世界的设计,尤其是可能性风暴这个点子,明明可以像个科幻片那样在上面大做文章。
3.关于女蚁人凯西,我的意见和网上主流的吐槽内容相符。演员很漂亮,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漂亮。但她演的确实僵硬,其水平就像大学迎新晚会的小品演员,说起来吧,高兴、生气、难过的表情她都做得来,但就是看起来很单薄。另外,她的妆画的是真漂亮,放在电影里感觉却很不自然,就像这几年国产剧的角色一样,太精致了,和写实的背景放一起总给人一种违和感。凯西角色的人设呢,就是讨厌的美国影视剧圣母青少年人设,基本就是在环保少女那个壳子里造出来的。而我最讨厌的就是圣母。
4.米歇尔菲佛很漂亮,气质很好,属于那种人看到会忍不住发出“她真的六十多岁了?”的疑问的演员,但与她相比,伊万杰琳莉莉则是那种人看到会忍不住发出“她真的是前者的女儿?”的疑问的演员。我甚至都感觉两个人真的没差几岁,后者的长相真的太老了。
5.关于视觉效果,我这次买的是张小银幕的票,很便宜,效果很差。但是有几个画面确实让我感觉到了本片特效的水准,比如蚁人缩小能量核心那段,很美很壮观,个人认为可以用作展现imax银幕效果的广告。这是本片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片有什么超水准的特效画面,本片的特效水平只能用质量和数量都比较优秀来形容。
6.mcu的很多电影都有这么一个我很讨厌的部分,这部分也是我觉得mcu和真正的科幻作品最大的差别,那就是mcu的故事总是把道德置于一切之上。
主角处理地球社会上的矛盾,以道德善恶为准绳,很合理;处理星际社会上的问题,讲道德善恶,尚且也能说的过去,因为mcu里的星际社会和星战一样就是个换皮国际社会;但与顶级的文明,或者说科技力量强大如康这样的人物讲道德,是否格局实在是太小了一点?太皇帝的金锄头了一点?一个拥有了近乎宇宙之神一般力量的人,真的会在乎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吗?这就像火鸡和农场主讲道德一样,农场主会在乎吗?
我很喜欢《洛基》剧里的康,那个康对于道德、生命、宇宙的随意的无所谓的态度,才是我想象中高等文明或生命体的态度。当你活得够长,能力足够强,知道了宇宙所有的奥秘的时候,生命和道德,这些东西怎么还会那么重要呢?
不过,mcu毕竟讲的是hero的故事,道德是这类故事天生的限制。而真正的科幻故事,我以为是不可能拘泥于人类道德的。
7.大战前演讲,经典电影套路。本片的演讲太过于俗套,让我想起《流浪地球》里韩朵朵的演讲,与后者相比,本片中凯西的演讲内容尽管更加自然,但是情感上太廉价,远不如后者,在美式大片演讲里也算差的了。
8.康准备多年的大军,最后被主角团、一群起义军外加蚂蚁大军打败,给我的感觉就像星战9中,帕尔帕廷准备了多年的歼星大部队,被一群民用船干翻了一样,把电影的残存的一点点严肃性消解的荡然无存。
9.本片中的所有主要角色,都像《奇异博士2》里的人物一样,基本没有弧光可言。所有人物都只是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电影没有多多展现除了故事情节推进之外人物们的最重要的部分——情感。本片中所有情感表现都被压缩到了仅仅满足推进故事进行的地步。在这一点点展现之中,我觉得乔纳森梅杰斯的表现相对亮眼,他的面部表情的控制和收放,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一点点的演绎细节。
10.关于本片的剧情,如同b站的lorre所说的,仅仅属于能使电影运行起来的水平。这其实也和上一条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我的话说,本片的观感,就像是为了展现特效而编了段故事,为了一碟香醋而随便包了点饺子,颇有种买椟还珠之感。
11.鸡巴含量超标。
凯西和败阵的魔多客那段,我总想换种翻译方式,把dick翻译成混蛋实在是太体现不出那种感觉了。这段话应该是这样的。
凯西:“不要当个鸡巴。”
魔多客:“可我已经是个鸡巴了。”
凯西:“反正当什么都别当个鸡巴。”
12.关于两个反派。康,这个康太弱了,而且个人能力的展现非常之模糊,电影根本没表达清他到底有什么主要技能,并且他的技能似乎一会很强,一会又很弱,一会有,一会没有。再加上他的基地被蚁人大肆破坏时,他竟然还无动于衷,这些设计服务剧情的意图太明显,破坏观感。魔多客这个角色的使用效果则更廉价,我不想多说了。
并且,能不能别再他妈塑造那种因为对手下态度差,在关键时刻被手下反水的反派了,尤其是对康这种人设是究极高智商的角色。一个知晓宇宙所有奥秘的终极科学家,会不懂得一点点管理学?真的弱智这样编剧。
13.一个高智商高技术水平反派和主角的最终决战就是八角笼肉搏,果然漫威编剧想象力巅峰就是肉搏和斗殴。
14.霍普是真的没存在感,最后和斯科特两人的情感高潮太缺乏烘托和铺垫。个人认为她是本片最失败的角色,失败到让我怀疑片名中的黄蜂女指的其实是珍妮特。最后两人的告白实在是他妈过于直白,以至于没有一点美感和冲击力。
15.现在漫威电影的个人剧实在是太不独立了。曾经的个人剧中,角色一般会处理自己生活中的矛盾,然后成长。而现在的个人剧总给人感觉是为《复仇者联盟》服务,牺牲人物自己的故事曲线,来引出新集结的反派和人物,工具属性太强。
16.弱智的反抗军模板,一口一个追求自由、反对压迫。我觉得搞不好在美国人看来全世界美国支持的势力都是这种反抗军。
17.在影片最后那段长时间的个人镜头中,保罗路德真的有点显老了。
18.过于不严肃的背景设计。如广为诟病的凯西一个人就鼓捣出了联系量子世界的装置。这是漫威电影近年来的另一个通病,对科技背景的设置非常不上心,一句主角天才敷衍了事。
<hr/>不知不觉写了两千字,可我真的不想为漫威电影写这么多文字,感觉很不值当。
蚁人系列的前两部我其实都很喜欢,故事短小精悍,呈现方式也很有趣——《蚁人》第一部中由墨西哥小哥转述的那些镜头至今我还能回忆起来。但到了如今的第三部,曾经最大的特点终究是没能保持住,也没有给前两部蚁人中那些边缘却重要的人物的故事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我讨厌不完整的故事。
但是本片却阴差阳错地带给了我一些其他的思考,是我在观影时走神想到的。
曾经的我对于一部电影的好坏判断总是不够明确。我并非专业人士,表达能力又有限,很多时候,一部影片总会给我一个明确、但是又很难准确描绘出的观影感受。往往我会在情节、人物上做出评价,但最终仍会觉得自己没说到最痛的痛点,没说到最关键的问题。
但在观影本片时,我一下子想通了。所有电影,或者说是所有故事,对我来说,其最终呈现效果的好坏,其实只系于关键的一点。
那就是情感。
我认同郭帆说的话,“电影的核心就是情感。”,对我来说这个概念还可以再扩大一点,那就是所有故事的核心都是情感。
故事的情感无非就是由倾听者代入某个角色,或是以旁观者视角在观察时产生的情感,诸如快乐、焦虑、愤怒、绝望、同情、紧张、害怕、恍惚、震惊等等。一个故事,传达出的情感越真实,力度越强,就越能证明它是个好故事。其他的设计,如行文的技巧、拍摄的技巧、视觉效果等等,再出色,也只能是包装。这很像是烹饪中主料和辅料的关系,一盘炒肉,其主角永远是肉,而不是葱姜蒜。
如果有读到我这个论点的读者,不妨想想事实是否如我所说,是不是那些情感充沛的电影给人的回味更悠长?是不是那些重视效轻情感的电影看过之后更容易遗忘?
以情感这个标准来看,本片显然远远够不到我的“好”的标准。本片对人物之间情感的描绘深度接近于零,所有本片表现出的问题,其实最终只系于这一点之上。情感充沛了,有说服力了,其他的问题多少能掩盖一些,甚至相应地改善一些。
又或者说,情感是电影的核心,电影的观感差,总归是创作者没把这个核心把握住,或者在电影的设计中没能把这个核心体现乃至发扬出来。
说到具体的层面上,我认为本片的最大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太多,时长又太少。如果本片能再多出十五到二十分钟的时长,用来丰富几个主要人物内心和之间的情感表达,比如斯科特和女儿之间的隔阂的产生和解决,皮姆对珍妮特的秘密的发现和理解,斯科特和霍普之间感情的进展和相互支持,那也许电影最终的呈现效果会好很多。
缺了情感。如果是我为漫威近年来的电影问题开诊断书,那我的诊断就是这样。
流水账一篇,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