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2022年度影视戏剧图书TOP10 - 喜剧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豆瓣2022年度影视戏剧图书TOP10

发表于 2025-6-21 05:06:06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豆瓣2022年度影视戏剧图书TOP10


1、寄生虫:原创剧本

《寄生虫:电影分镜》
本书是电影《寄生虫》的完整场次分镜图(故事板),包括162幕导演亲笔手绘分镜及十余幅灵感速写稿。
影片讲述了出身贫寒的金基宇,以做家教为契机,打入上层社会精英朴社长家庭内部,原本失业的金家四口人继而纷纷“成功入职”朴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直到一起突发事件让所有人滑向离奇的命运漩涡……

《寄生虫:原创剧本》
本书是电影《寄生虫》的拍摄用最终版剧本,并收录了未公开剧照及导演du家专访,全面呈现电影的剧作原貌及幕后故事。
影片讲述了出身贫寒的金基宇,以做家教为契机,打入上层社会精英朴社长家庭内部,原本失业的金家四口人继而纷纷“成功入职”朴家,由此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故事,直到一起突发事件让所有人滑向离奇的命运漩涡……
2、导演

什么样的故事值得拍成电影? 怎样做方能让演员演过无数次后依然情感真挚? 要在纽约市中心拍一场枪战, 动用上百名群演,数车相撞,究竟如何才能办到? 导演如何在重重压力下,让全剧组上下齐心……
大导演吕美特带我们走进片场,“一镜到底”,记录从第一次排练到杀青的整个过程。这是一部回忆录,其间有艺术家对创作生活的坦诚分享,有与好莱坞大明星(从凯瑟琳·赫本、保罗·纽曼、马龙·白兰度到阿尔·帕西诺)一起奋战片场的故事;这更是一本干货满满的导演成长指南,不仅提供了清晰高效且可传承的工作方法,更实在道出面对突发状况时来自“老江湖”的经验智慧。
3、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

生在这个世界上,能邂逅天职的人怕是不多。而是枝裕和与树木希林毫无疑问是带着“导演”与“演员”的使命降生的。他们经由共同打造作品往来十二年,成了心有灵犀的挚友。
  《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为两人共同完成的访谈回忆录:是枝导演回顾、解读与希林老师共度的点滴时光,以细腻的散文串联六场深度对谈。
  演戏一如人生——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只有扎根日常,才能理解生命与艺术。
4、最完美的离婚

三十多岁的普通上班族滨崎光生在自动售货机维护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他的性格敏感脆弱,神经质而不擅长交际,无论是工作还是与人交际、聚餐都疲于应付,而他的妻子偏偏完全相反。三十多岁的滨崎结夏,因日本大地震与光生偶然相遇,而在机缘巧合之下结婚,夫妇二人结婚快两年,始终未能找到合拍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甚至让光生简直无法相信,因此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否还爱着妻子……
讲述了两对年轻夫妇之间错综复杂的家庭故事,在结婚与离婚交叉汇合与过滤爱情的过程,探讨了现代人的婚姻观、家庭观。
5、迷影

“迷影之于我的意义,乃是一种涵盖了对电影、电影导演、影评人以及观影者的爱。”——安托万·德巴克
那些活动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狂热影迷究竟是怎么看电影的?
他们会坐在放映厅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姿势?他们如何主持电影俱乐部?
他们的团体活动具体是怎么进行的?
他们如何借由谈话、书信,以及私人或公开的写作去分享自己的观影日记?
……
迷影曾是一种属于法国的热情,影迷不仅为之阅片无数,更奉献身心——就看过的片子交流雄辩、撰写评论、谒见导演、创刊办报,甚至是主持电影俱乐部。据说,正是这股极其特殊的风气,让20世纪那些大师级导演在解放时期到1968年间的巴黎无不名重一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恰恰是所谓的迷影文化“造就了”希区柯克、霍克斯、罗西里尼、雷诺阿等多位电影艺术家,是影迷将他们拱进严肃作者和知识分子之列,从而跟阿拉贡、毕加索、约翰·凯奇等人一样,成为20世纪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影迷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本书中,安托万·德巴克将逐一为这些日后纷纷当上批评家、导演、作家、记者的“电影恋人”立传、画像,尤其是巴赞、侯麦、朗格卢瓦、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洛尔、达内等人。他在巨细靡遗地描绘这几个伟大身影的生命历程、热情理想和奋战事迹的同时,更以一种超越电影及其历史的眼界去加以审视之:毕竟,这些深受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传统、结构主义影响的影迷,确实能从一个另类的视角去观照那些涌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想潮流、艺术形式以及重大的论题。
6、王家卫访谈录

王家卫,《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的导演,蜚声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
《王家卫访谈录》收录王家卫接受的二十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五年,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的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这些访谈涉及与王家卫有关的一切,更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以及张国荣等影星对这位导演的评价。
它们仿佛用时光胶片拍摄的老电影:记录王家卫的童年、求学生涯与成名之路;刻印60年代的香港、上海人群体的生活;折射王家卫式的格调——探戈、音乐、下午茶;洞悉都市人的爱情与孤独……王家卫以他擅长的即兴方式,亲自参演这些访谈,墨镜后面闪动着愉快的星芒。
7、光幻中的论语

《光幻中的论语——十七年电影的导演逻辑》是徐皓峰z新的电影评论集。主要将新中国国建国后十七年的红色电影展开解读和评说。
我们所熟悉的电影作品,诸如《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小兵张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等,电影中呈现的社会样貌、民间秩序、生活伦理进行文化及美学意义上的认知和阐释,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8、女性影像手册

理解女性或从图像开始,古典爱欲化为水中倒影,机械复制时代受到凝视的对象,在种种清晰与暧昧的镜像关系中,她们被不断地定义、涂抹与再现。
同济大学张屏瑾教授的电影评论集《女性影像手册》,以“少女”“职业女性”“母亲”“疯女人”等主题,切入经典电影,细致分析女性影像:呈现、虚构、感官作用。
女性的生存永远被讨论,女性的困境与现实从来不曾消退。
9、吉卜力的天才们

《吉卜力的天才们》是日本动画制作人、吉卜力“掌舵人”铃木敏夫的代表作。
日本有个工作室叫吉卜力,诞生了两位天才大师——宫崎骏和高畑勋。但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两位天才的背后有一位策划师——铃木敏夫,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吉卜力。
从《风之谷》《龙猫》《千与千寻》等经典,到《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备受瞩目的新作,《吉卜力的天才们》讲述了吉卜力每部作品背后的故事。从创意的萌发,到创意实现途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到吉卜力作为一家公司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再到宫崎骏与高畑勋的友谊,铃木敏夫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吉卜力一路走来的历程,分享天才们之所以为天才的秘密。
10、我们都是马戏团

我的目的是像中世纪的工匠画画一样创作,拥有同他们一样的普世观、敏感和激情。我的人物要哭,要笑、要喊、要叫,他们害怕,受苦,质问,不断地质问……
——英格玛·伯格曼
本文集收录伯格曼从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发表的80余篇文章,囊括散文、私人信件、日记、电影批评、文学评论、讲座讲稿等,全方位地呈现了一位对电影和戏剧充满兴趣、博览群书、心怀作家梦的年轻人是如何成为史上最重量级的电影大师和戏剧家的心路历程。
伯格曼在书中以锐利的哲学思辨轻松地游走在不同题材中,无论是总结艺术的本质,还是解说电影工作的台前幕后,或是对社会议题的针砭时弊,他都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所思所想展现在读者眼前。对影评界、观众的嬉笑怒骂,对自我的诘问、嘲讽,也鲜活地展现出伯格曼鲜为人知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我要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8-26 04:11 , Processed in 0.0883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