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赵本山领衔主演的这部小众化电影——《落叶归根》,是一部严重被低估的国产电影。

故事讲的是由赵本山饰演的老赵和好友刘全有在外地打工,由于好友在工地上喝酒过多意外死亡,他们生前约定如果一个先死另一个就要送他回家,此为“落叶归根”,或者用郭德纲饰演的强盗的话说就是“入土为安”。

为了将死去的好友完整送回家,老赵想尽一切办法,在遥远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电影以半喜剧的形式讲了老赵在回家的路上所发生的事。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故事本身就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
影片虽然在故事的设计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一定的戏剧化,但从创作者的角度而言,这是一部极度现实化的影片,前者是形式的处理,后者是艺术创作态度问题。导演以一种“零度写作”的方式通过老赵这一小人物反映出大社会的百态。

现实本身是复杂的,用一种特定的视角(不管是批判的还是肯定的)去观察必然会造成对现实本身的蒙太奇——重构,这样一种重构虽然对呈现现实的素材并没有任何改动或者歪曲,但“剪辑”本身就已经带有艺术加工的痕迹,就现实而言是对现实的一种歪曲。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真实反映现实,所有的艺术加工都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导演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即放弃作为艺术创作者本身的立场,不是以我观物,而是以物观物。
于是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既有善良朴素的老农,也有独霸一方的奸商,当然更多的是不带有善恶标签的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在心酸中有快乐,在快乐中有希望。尽管故事具有悲剧性,但导演还是在悲剧中给人们呈现了希望。
即便如此,影片所反映的“现实”还是被建构起来的,因为真正发生的现实没有影片中这么具有戏剧化,影片中的很多桥段也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中。当然这一层面上建构的“现实”并不是对“现实”的真正建构,真正反映影片建构痕迹的地方在导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影片的重大缺陷就是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故事中那些穿着光鲜亮丽的人往往是冷漠、自私的人,比如公交车上的一帮人以及在半路上汽车抛锚的中年男士,而生活在底层的人往往具有一种原始的淳朴、善良。

前者代表城里人,后者代表乡下,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结构体现了影片的其中的主题之一:城市化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导演在这里持有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念,那些处于大山深处没有经过现代化熏陶的农民往往带有一种朴素的善良,导演虽然并没有在影片中表达对这种朴素道德的肯定,但从对城乡人物道德形象的简单二分上已经表达了导演对这种朴素道德的肯定。
因为如果影片再往深一层挖掘的话,立马会发现这样的朴素道德是非常不稳定的,它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其效用,一旦离开了这样一个环境,人立马会变得复杂起来,这一点在主人公的形象上体现得比较明显。赵本山扮演的老赵虽然主要表现了一种朴素的道德,但其性格也是复杂的,并不是像故事中其他类似的形象那样单一,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正好表现了朴素道德经过复杂社会环境熏陶后的变化。
尽管存在这样“建构”的成分,但如果我们把目光主要聚焦在主人公身上,便会发现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是非常饱满生动的,在他身上,既有原始的朴素道德,也有在城市熏陶下的与人交际的驾轻就熟,喜剧化的处理更能贴近人物的内心,而少了很多刻意斧凿的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