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麻堂会:形式即内容 - 喜剧电影 - 猪豆荚 - Powered by Discuz!

椒麻堂会:形式即内容

发表于 2025-7-21 15:16:15 | [复制链接]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椒麻堂会:形式即内容


又有朋友谈起《椒麻堂会》,说这个片值得一片叫好声。我其实看过挺久却语塞该如何表扬它,因为对川剧/戏剧没什么了解,即便对电影我也是业余中的业余。
但是我想,从这部电影看到的,第一感觉都会是它很新鲜,没见过电影这样拍的,换句话说,椒麻堂会的形式是非常新鲜的。比如这样的镜头: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798833922015232
素色背景,人物位置固定,但每个人都在用小动作和表情在表演。美不美?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题材上它很大胆,从民国拍到抗战到新中国,甚至饿肚子那几年和文哥都是重点段落。这胆量是够值得表扬的,当然这也导致它不可能在国内公映。
很多人拿它的题材说事,但本文将不谈这部分内容,一来为了“安全”,二来我认为以本片亮眼的形式,换了别的题材它依然会是极其出彩的。
题材这方面,只要你胆子够大,就能制造耸动,当然能不能被人看到那是另一码事,但形式就不一样了,并不是胆大就能够突破,需要才华、灵感、实践、机遇,非常难得。艺术史中形式即内容的观念也是很晚近才形成的。
我们只看截至新中国前的一些片段:

女生偷看男生的桥段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799039660761088
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这就是卷轴的观看方式嘛!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这种方式,但是将它融入电影就不常见了。
可能有人说平移的镜头电影里很常见啊,但镜头移动方式与表演、美术结合起来形成整体风格如此特色的,就不常见。
看更动态一点的:

练功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799118945898497
全片有大量这样的形式,戏剧化表演与传统美术的结合是它的基础。(我分享了几段视频给北京卷王徐小姐,她评价说,看上去就像是三毛流浪记漫画,很有意思,但其实她的评价太保守了)
<hr/>片头中牛头马面来见邱福新,听听他们的对白: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799503559434240
“老邱,早  上  好”。这是川剧的对白,表演戏剧化是本片基本特征之一。
邱福新去往地府时,驼儿和店老板在桥上等他: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7140145258496
表演融入了戏剧的表现姿态,不要忽略离得稍远的店老板的肢体动作。在这个场景里甚至就像是皮影戏一般。
再举一例,吃饭的场景:


这是戏班三位老师的状态截图,前景中的二位,完全就是戏剧的造型艺术。
此类表演,全片比比皆是,再看一些:




这二位的对白表演就是戏剧表演形式,因为gif无声,我忽然想到默片时代的表演。后来我觉得导演其实也有这个心思,你看,影片以章节形式分割,默片时代不就是这样的:


插一个镜头,驼儿通过照相机镜头观看的视角:


这不正是默片么
继续戏剧表演形式的话题:







镜头移动,定格,造型

造型,造型,还是造型。强烈的舞台戏剧美学特征。
造型是传统戏剧艺术的核心,因为布景虚化,表演无实物化,因此戏剧表演的核心是通过人物肢体语言—造型来传递神韵。本片将中国传统戏剧的核心精髓完美地融入了电影这种现代艺术形态中,并且表现得那样强烈而自然,形成了贯穿始终的风格,不再是老古董的片段展示。它简直担得起任何赞美之词。
收不住,再看两视频:

师长利用特权,小板凳摆到了第一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0368147861504
注意人物的布置和镜头关注点的转换,师长亮完相后,镜头关注点转移到他举起的小板凳,二次亮相造成的幽默感相当的舞台戏剧化。

拜师仪式这段就直接秀了,川剧中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0412607823872
看了这么多,可能有人注意到了场景的特别,但你可能没想到的是,本片甚至连外景都没有,所有的场景都是简单的舞台布景,而场景中的美术是本片美学灵魂所在,简洁、留白、清冷:





驼儿睡梦中听到呼唤,发现自己缩小了

大量的场景都是这样几块板搭成的景:




巧妙的融入历史元素,不过是板上的画不一样而已。所有外景都是板上画出来的:


如果你有留意到片中的拱门,会发现各种场景中都有它,随举几例:






灵巧活动可重复利用的布景正是舞台戏剧的特点。
看到这样的美术,你get到椒麻堂会的形式美了吗:


这个布景让我想起这张抽象绘画作品:


看似随意的布景并不是随意涂绘拼搭的,除了导演邱炯炯本来就是职业艺术家,本片担任美术的乔剑楠也值得关注。
看这段伴随着戏剧社宣言的念白,传统元素有几部电影能表现得这样有气质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1541949304832
注意窗、星星、月亮:




窗、星、月都是画出来的。
剪影的方式表现抗战:



平面化

爱国学生在月下的轻唱,多美啊!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4490620391424
排队喝孟婆汤


不仅美,还充满了想象力,我只在一些国产老动画片里见过这样充满本土特色的想象力:



误食毒蘑菇产生的幻觉,熊猫狸猫就对了

甚至用人脸表现灯:


用真人表现菩萨:


都是戏剧的特征,甚至,水上行舟也是舞台形式:

这段离别的场景非常非常有气质
https://www.zhihu.com/video/1622801962558341120
到这里,抗战爆发,社团离散,十分伤感,但邱福一帮年轻人仍然带着青春活力继续坚持。
我想朋友们也应该感受到本片独特又本土的美学了:无实景、平面化,突出静态造型,表演戏剧化,美术中国化,却还结合了大量充满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本土特色在新的形式下焕然一新
<hr/>写到这里我有点伤感,本片历史时期太长,题材过于生猛,整整后半部片子我的文章都不好涉及。影片通过漫长历史时期中大量同景不同情的对照给人的强烈情绪冲击都不能在这里细说了。
不妨提下结尾,结尾用一段平移镜头展现片中所有去了阴间的人们在孟婆汤店里吃饭的场景,顺便一一致意所有主要演员(很巧的构思),可惜文章视频数量超限发不了,大家还是亲自去看电影吧!
最后,邱福的儿子进入了镜头,他也死了,看上去还只是中年:


所以他的死又是那段悲惨岁月造就的哪一出悲剧呢?真是人生如戏。用戏剧的形式包裹百年历史大潮中人生如戏这个主题,再契合不过了。这个结尾的构思非常的好。
两位主演:




尤其后者,演邱福老婆的关南,特别出色,可惜她的戏份都在后半部,这里不提。
戏剧离不开角儿,关南,易思成以及他们的老师们,就是撑起本片故事的角儿。
另外,本片后半部分话题虽然强烈,但从整体看,编剧却显得臃肿了,失去了前半部分轻灵的特色,我宁愿它分成上下两部。但这是小问题,希望大家耐心地观看这部3小时的电影,这是我们中国的<美国往事>
关注公众号【鱼缸里的灵魂】即可获取影片(本片字幕为听译,错处颇多,将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示全部楼层
为毛老子总也抢不到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0,000,000 位旅行者
920,000 家国际酒店
21,000,000 条真实点评
382,000,000 次攻略下载
中国旅游行业第一部“玩法”
关于我们
关于君达户外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隐私政策
服务协议
联系我们
加入君达户外
旅行服务

君达官方微博

君达官方微信

关注我们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猪豆荚

GMT+8, 2025-7-31 21:56 , Processed in 0.0838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